首页

栖心之栈在线

时间:2025-05-25 19:00:21 作者:2025中关村“教育+科技”创新周在京开幕 探讨AI赋能新场景 浏览量:27546

 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(记者 陈杭)2025中关村“教育+科技”创新周24日在北京开幕,将持续至29日。本届活动以“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”为主题,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、全环节的新思路、新模式、新场景。

图为2025中关村“教育+科技”创新周。主办方供图

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表示,中关村“教育+科技”创新周作为连续十一年举办的教育科技行业品牌活动,始终立足场景应用,服务行业发展。本届创新周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实践应用,期待与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、协同创新,为教育数智化转型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落地方案和创新服务。

 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马成芳表示,海淀区将以《海淀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为牵引,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,深化AI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应用,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,推进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,积极探索打造教育创新发展的“海淀模式”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。

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表示,智能时代的教育科技发展应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,加强政产学研用各主体协同创新,以教育供给侧改革助推课堂教学改革,满足民众对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,让技术的应用与伦理的规范同频共振,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。

 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运行保障部主任、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专班负责人吕航表示,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,以素养为先、育人为本,构建产学研多元合作机制,加强技术产品与教学场景之间的双向促进和成果输出,积极拥抱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崭新未来。

  中关村“教育+科技”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,已连续举办十一年。本届创新周将举办开幕式暨主旨论坛、平行论坛、主题工作坊、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,旨在提供智慧共享、促进交流、协同合作的行业专业平台,链接技术成果与教育需求,持续输出可落地的创新模式方法与行业典型示范经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

近年来,广州市海珠区来对双清楼进行修缮维护,恢复建筑原貌。此次揭牌的双清楼改陈布展项目,通过翔实的文字、生动的图片、珍贵的历史文献向观众生动地展示廖仲恺、何香凝的革命事迹和在双清楼生活的点滴故事,厚朴家风。项目还引入交互体验设备,营造沉浸式文化空间。

台媒体人河南拜黄帝:是记录者,也是谒祖客

杭州7月5日电(郭其钰 陈晨鹏)7月5日,浙江杭州第二届钱塘江开渔节启幕。清晨6点,钱塘江上20艘渔船“第一捕”归来,满载而归的渔民们将刀鱼、鲈鱼、花鲢、包头鱼、江鳗等渔货纷纷抬上岸,“第一捕”渔获总量3800余斤。

(新春走基层)江西景德镇打造“长者之家” 助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

此外,交通运输部还将挖掘现有车道通行潜力,结合收费站实际和车流特点,推广和引导货车通行高速公路最右侧车道、探索利用潮汐车道解决高速公路双向通行流量不均衡造成的拥堵等。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区域协调联动,及时共享通行管制等信息,遇恶劣天气避免简单“一封了之”“一禁了之”。

以乡情为纽带 华人画家任建国浙江宁波“再寻桃花源”

人们往往很容易从盛可以作品的语言风格中感受到她性格中不服输、刚烈的一面,而其脆弱孤独的一面则更多体现在她的另一类创作中。喜爱绘画的盛可以此番与小说集《建筑伦理学》几乎同时推出的随笔集《别人家的西瓜更甜》用“简短文字+童趣画作”的方式忆人、状物、记事,传递湖南乡下遥远童年的味道和记忆,也不乏去乡多年后对故乡变化的感悟审视,不露痕迹地勾勒出当代很多漂泊他乡者精神和心灵的成长轨迹。

浙江深化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打造新时代多党合作高地

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。当前,我国服务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,服务开放纵深推进,服务创新持续提升,为服务贸易发展赋予新动能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